貢獻百年新征程的北大力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並親切慰問全國考古工作者,充分肯定了幾代考古人對認識、解讀和闡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重大貢獻,強調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賀信》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學院黨委第一時間組織在三門峽參加大會的18名教師和各黨支部,以及在甯夏鹽池和四川三星堆考古實習現場、工作的師生,認真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值此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考古工作者發出熱情洋溢的賀信,向全國考古工作者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這是繼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之後,總書記再一次寄語全國廣大考古工作者,再一次對我國考古事業的繁榮發展提出殷切期望和殷殷囑托,廣大考古工作者歡欣鼓舞,倍感振奮。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慶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立足百年變局,著眼民族複興偉業,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博大的曆史情懷、深邃的曆史眼光和宏闊的曆史格局,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北大考古與中國考古同起步,共命運,北大考古師生要深刻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自覺把總書記的號召落實在立德樹人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考古學“北大範式”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爭做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急先鋒與排頭兵。北大考古師生要不斷強化學科擔當,堅守赓續文脈、傳承文明的學科使命,勇擔“考古釋中華”的曆史重任,充分發揮考古學在講好文明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增進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的獨特作用,爲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考古力量,切實推動考古工作成爲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文化事業;要不斷增強學術本領,努力提高研究能力,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用文物實證譜寫中華五千年文明信史新篇,用考古視角展示中華文化的輝煌燦爛和獨特魅力,用文化基因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明基礎,用曆史眼光洞察民族複興的趨勢必然,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學科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教授沈睿文表示,我們要以本次賀信的學習爲契機,牢牢把握時代機遇,深化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考古學、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列批示精神,在田野中尋求真知,守正創新,務實致遠,提高政治站位,服務國家需要,大力進行學科建設、話語權建設,在新時代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繼續貢獻北大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陳建立談到,習近平總書記致的賀信是關于中國考古學發展的又一篇經典文獻,北大考古師生一定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堅決貫徹,並以取得實效作爲檢驗標准。在考古事業的新階段,我們要謹記賀信中強調的“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梳理好北大百年考古優秀傳統,分析好發展中的不足,凝練北大考古精神,聚焦考古學術前沿,構建高質量、內涵式育人和學科體系,爲考古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建立還表示,堅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加強從考古學角度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做到文化自信、理論自覺是北大考古新時期應該承擔的時代責任。

考古文博学院前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談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历史、关心考古,以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用文化凝聚民族力量。我们考古学是对历史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弄清历史事实,更是为了了解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找到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历史原因,从而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习总书记对考古学科的关心和关爱,为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条件。我们要把握机遇,谋求发展,但在建设学科时,要按照总书记所说的“严谨求实”,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学术研究和考古学的教学体系建设两個方面的工作。过去,北大在学术思想和人才培养方面是领先的,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未来,我们也要弘扬北大考古的优秀传统,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带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

考古文博學院前院長、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表示,石窟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山藏古寺,許多石窟寺都遠離現在的城市,中國石窟寺的保護和研究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幾代考古人筚路藍縷、默默奉獻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雲岡石窟時強調,要深入挖掘雲岡石窟蘊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要以考古百年作爲新的起點,牢記囑托,真抓實幹,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小红談到,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一百周年之际,中国考古学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科学技术方法,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深度发掘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价值,再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史,为丰富世界文明内涵贡献中国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築教研室主任徐怡濤表示,從事考古事業,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熱情,更需要家國情懷。回首中國考古學百年發展之路,支撐前輩考古人持之以恒辛苦付出的,從來不是優厚待遇,也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以考古重建古史,以信史重塑中華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考古事業,理解考古人的情懷,讓中國考古學人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我們要喚醒真實的曆史,使民族不忘根脈,讓人民凝聚一心,我們的工作是爲了國家的和諧與進步,是爲了社會的繁榮與文明。

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海说,我在三门峡纪念大会会场感到浓浓的温暖和强烈的力量。一百年来,考古工作者正是从艰苦的田野工作中,论述仰韶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论证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都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通过积累地下发掘的一手史料,“寻根、求真”,这种敬业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成就的根基。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考古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工作不仅仅是個人的学术体验和工作经历,更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個人的工作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实现個人考古人生的价值。

在洛陽籌備國家文物局佛教考古與石窟寺研究專題研修班的副院長張劍崴,以及從北京趕赴三門峽會場的副院長崔劍鋒,認真學習並參加討論。他們均表示,深刻感覺習總書記對于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精神傳統都非常了解,讀完賀信後心中充滿力量。我們將繼續胸懷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道路上繼續努力,爲更好展示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努力奮鬥,不辜負總書記和人民的期待。

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委员王书林说,总书记的贺信让我深受鼓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发掘、坚守和传承,我们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考古“最好的时代”,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考古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甘做冷板凳,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将個人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不负时代重托。

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北京大學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長彭明浩認爲,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反映了黨中央對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視,賦予了考古工作新的時代定位和社會政治意義,聯系到去年“9?28”重要講話和今年對于石窟寺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深感我國石窟寺考古事業迎來了嶄新的時代。我們必當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緊抓時代機遇,繼承前輩學者開創的優秀學術傳統,嚴謹求實,積極工作,加強多學科融合創新,爲石窟寺考古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考古文博學院鹽池基地臨時黨支部在黨員活動室集體學習賀信。臨時黨支部書記丁雨、副書記李雲河,張家場考古隊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參加了會議。考古隊員們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讓身爲考古人的自己內心很受鼓舞。百年來,中國考古學人爲探索中國文明的源與流,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前輩們筚路藍縷、艱苦奮鬥的精神爲我們今天的考古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在考古實習中,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努力爲鹽池、爲甯夏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利用做出自己的貢獻,更要在實踐中,努力探索考古學的中國道路,爲理解中國基層社會、爲築牢中華民族的底層自信、爲探索人類發展的東方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11017170839 微信图片_20211017170843

張家場基地黨員活動室學習現場

 

四川廣漢三星堆祭祀遺址的發掘艙內,北京大學三星堆考古隊隊員們在學習賀信時說,總書記在中國考古百年之際對考古這一學科的惦念非常令人感動,總書記的賀信不僅僅是對于中國考古百年曆程的嘉許,更是對我們這些戰鬥在一線的青年考古人的激勵。隊員們表示,一定要牢記百年考古初心,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繼續奮力做好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不負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早日向黨中央獻上三星堆發掘成果的喜報。


 微信图片_20211017164644 微信图片_20211017164648

北京大學三星堆考古隊正在學習總書記的賀信精神

 

北京大學校園,在北京大學團委書記、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戶國棟和學院團委書記李濤組織下,學生代表以及樊錦詩文物保護青年志願宣講團五十余名新老志願者一起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給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班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同學們一致認爲,總書記對考古事業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考古新人充滿關愛,寄予厚望。一百年前,中國考古學起步于國運危難之際,肩負著赓續文明、重鑄國史的學科使命。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考古人伴隨著建黨百年波瀾壯闊的征程始終初心不改、曆久彌堅。同學們紛紛表示,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化青年一代考古學人的曆史擔當,增強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積極投身國家文物考古事業,要向前輩學習,繼續發揚“嚴謹求實、艱苦奮鬥、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腳踏實地,不懈努力,用紮實的考古工作和學術研究“增強曆史信度,豐富曆史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厚植文化自信,用考古夢和青春夢助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一群人坐在桌子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學生代表集體學習總書記賀信精神

微信图片_20211017171101 微信图片_20211017171105

樊錦詩文物保護青年志願宣講團集體學習賀信精神


通过学习,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体师生更加坚定信念,将更好秉承先贤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不懈努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考古学学科建设,胸怀祖国,扎根田野,为中国考古的下一個百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