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至7月23日,北京大学2022年优秀中學生暑期課堂(考古学)在福建泉州安溪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始培养考古专业人才的教学机构,是中国考古研究的学术重镇,为了给广大对考古有兴趣的中学生搭建零距离接触考古活动的平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此前已举办十二届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夏令营)。本次考古暑期课堂共有来自29個省市自治区143所中学的190名高中生参加,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任领队,30多位学院师生参与服务,两百余人共聚泉州安溪,完成一场古代文明之旅。

北京大学2022年优秀中學生暑期課堂(考古学)开课仪式于7月18日上午9时在安溪举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小辉,泉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吕秀家,中共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以及其他安溪县领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弛及其他老师出席,张剑葳副院长主持仪式。吴毓舟书记、陈小辉副市长、傅柒生局长均在发言中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并祝福暑期课堂顺利举办,沈睿文院长期待同学们收获知识与友谊,带队老师代表吴琪瑶、学员代表王梓旭则分别表达了自己对暑期课堂的感受与期待。

暑期課堂以參觀考察和講座交流爲主要學習形式。在5天的密集學習中,同學們一邊學習考古學基本知識和研究方法,建立對考古學的正確認識;一邊感受宋元泉州作爲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繁榮,體會海上絲綢之路所反映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開拓、兼容並蓄的精神追求。
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暑期課堂共有七場系列講座,由不同領域的老師爲同學們帶來精神盛宴。同學們聆聽張弛教授、吳小紅教授、張劍葳副教授和張海副教授分別帶來的《初識考古學》、《用科技解讀古代社會》、《文物建築學什麽?》和《現代信息技術與田野考古》,了解到考古學、科技考古、文物建築專業與現代田野考古技術的學科基礎知識,沈睿文教授的《北大考古的百年曆程》則讓同學們了解北大考古發展過程、建設思路及前景方向。李國宏館長的《泉州港:送你一片遼遠的藍》和李光涵博士的《我們的世界遺産》則從風土人情和世界文化遺産的角度讓同學們對暑期課堂所在地泉州有了更深的認識。
閩海雲霞繞刺桐,同學們深入泉州安溪,在實地考察中實踐所學。
在泉州,同学们参观了九日山祈风石刻、泉州开元寺、泉州府文庙及学宫、灵山伊斯兰教圣墓这四处泉州系列遗址点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结合下草埔冶铁遗址,同学们从管理保障、多元社群、商品产地三方面全面地了解支撑泉州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认知了宋元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盛景,更好地理解了泉州如何成为世界的海洋商贸中心。
在清水岩寺和安溪文庙,同学们感受相映成趣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全面认知安溪文化。在贤良祠、李光地新衙、阆湖博物館和官桥镇铁观音集团,同学们学习安溪籍名臣李光地公忠体国、审慎清勤的人格,了解古城湖头的历史风俗,在铁观音的发源地感受“茶韵安溪”。
在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同學們走進田野,在探方中體驗洛陽鏟、手鏟等主要田野工具,並參觀遺址區、考古工作站與展示館,學習冶鐵生産環節,了解考古發掘之外室內整理、登記入庫、撰寫日記的工作,感悟下草埔遺址的價值,也體會了田野考古工作的艱辛與樂趣。

北京大学2022年优秀中學生暑期課堂(考古学)结课仪式于7月22日晚举行,安溪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林清杰、安溪县博物館馆长易曙峰及北京大学诸位老师出席。沈睿文院长以领队身份回顾行程并表达对同学们的期许,学员代表王艺琳同学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悟收获,林清杰局长充分肯定了北大考古的教学和实践工作,并期待同学们再来安溪感受安溪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周的考古暑期課堂中,暫時離開書齋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田野,既領略了宋元泉州的社會圖景和沿海人民的精神風貌,又在學習與實踐中深入接觸考古,讓考古的種子深埋心中,留下一段結緣考古的難忘回憶,這正是暑期課堂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