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學院舉辦2022年開學典禮

2022年9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2年開學典禮于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李瑩廳舉行,並同步線上直播。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黨委書記陳建立,副院長崔劍鋒、張劍葳,教師代表王幼平、吳小紅、徐怡濤、楊哲峰、胡鋼、黎婉欣、田天、丁雨、李雲河、施文博、王小溪、趙增煜等出席典禮,考古文博學院全體2022級新生參加典禮。典禮由黨委副書記曹蓓主持。

 

图片

考古文博學院2022年開學典禮


图片

黨委副書記曹蓓主持

 

北大考古百年的紀念視頻《我的考古日記》拉開典禮的序幕,敘說著北大考古學科建設的百年風雨曆程。伴隨著激昂莊嚴的國歌,開學典禮正式開始。


图片

奏唱國歌

 

 教师代表王幼平老师从“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三個方面,同新生分享关于学习考古的思考。首先,他强调考古学“研究的是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以史前考古新发现为例,说明考古在重新认识人类起源、现代人起源、文明起源等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从现实出发,强调学习考古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撑。最后提出注重田野实践、开展多学科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整合知识体系四点建议,鼓励同学们在中国考古百年、北大考古百年的特殊时间点上努力学习,为考古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片

教師代表王幼平發言

 

青年教師代表丁雨老師回顧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曆,和同學們分享切身體悟。初入燕園,在高手如雲的校園裏,嚴肅思考“我該如何存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該如何選擇;抛卻“怨天尤人”的念頭,題爲《考?古?》的課程論文,是從方法到目的對學科展開思考的結果,同時也在找尋自己的初心:考古學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尋找自己和理解自己的産物,它要破解的問題,關乎文明的源頭、文明的走向和未來。最後,他勉勵同學們不斷追問自己的本心,尋求人生的真谛。


图片

青年教師代表丁雨發言

 

本科生新生代表張紫依同學分享了選擇考古的心路曆程,以及對未來學習考古的殷殷期盼。《探索·發現》欄目是她對考古學科的第一印象,對文史知識、文遺瑰寶的喜愛使她走上考古學習之路,紀錄片《發掘記》又讓她重新認識和思考考古事業的模樣。選擇考古,就是擁抱一種精神,是堅守熱愛,是甘受寂寞,更是追求真相。她也期望自己能爲考古注入青春,爲文脈赓續薪火,勇作考古‘少年人’。


图片

本科生新生代表張紫依發言

 

研究生新生代表喬楊同學用兩則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了關于什麽是“有意義”的看法。一是本科期間修習的工科雙學位,雖然在學習過程中不免倍感壓力甚至痛苦,但同時這段經曆不僅帶給她跨學科的視野,也讓她明白有些事情的意義,不在于當下,而在于長遠;只要播種,必將有所收獲。二是畢業設計實驗,整整兩周的打磨鐵片環節並沒有消磨掉她的學術熱情,反而讓她懂得,重複工作是達到學術理想的必要步驟,在因小事困擾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爲它找尋一些新的意義。最後,她希望大家在時代的機遇中敢想敢做,不斷豐富新時代中“考古”二字蘊含的意義。


图片

研究生新生代表喬楊發言

 

沈睿文院長首先對全體新生表示熱烈歡迎。他闡釋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底蘊,以及北大考古人百年來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擔當、使命情懷,而學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育合格優秀的人才。隨後,他對同學們今後的學習提出幾點建議:在系統性地接受學術訓練的同時學會自主學習;在學習中自省自覺、獨立思考,善于提出新問題;在解放思想的同時,也要學會自律和情緒管理;面對學科交叉大趨勢,更要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在學習中不斷培養人文素養、樹立科學精神、開闊學術視野、完善知識體系,才能用考古材料講好中國故事。最後,他激勵同學們實事求是、實幹肯幹,重視身心健康,用豐富的心靈感受曆史與現實,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图片

沈睿文院長發言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學生代表向教師代表們敬獻鮮花,行拜師禮,表達真摯的感謝與祝願,並合影留念,預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图片

學生代表向與會老師獻花

 

最后,现场全体人员起立合唱《燕园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學院2022年開學典禮圆满结束。来自五湖四海、江南塞北的新生们,将在这里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图片

全體人員合唱《燕園情》


图片

全體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