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按照教育部關于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的相關要求,北京大學在考古樓A101召開考古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論證會。論證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王昌燧教授任組長,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呂厚遠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志軍研究員、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徐勝教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敏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鄧成龍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産研究院潛偉教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黃岩誼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慶偉出席會議並致辭,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黨委書記陳建立、實驗室主任吳小紅及團隊骨幹成員參加會議。會議由科學研究部副部長李曉強主持。

論證會現場
孫慶偉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感謝,同時希望專家組對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提出寶貴建議。他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考古學科建設之初就具有典型的文理交叉特點,考古科學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路徑。實驗室要在繼續開展探索性研究的基礎上,強化有組織科研,主動對接國家需求,服務國家戰略,通過考古工作延伸曆史軸線,增強曆史信度,豐富曆史內涵,活化曆史場景,將人民的文化認同上升到民族的文化自信。

孫慶偉致辭
李曉強介紹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定位和任務,以及建設計劃論證要求。

李曉強介紹論證要求
吴小红从建设意义与必要性、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现有研究基础、建设方案、运行管理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汇报了建设计划。实验室下设的四個科研平台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建设方案。

吳小紅作彙報
與會專家針對實驗室的方向與定位、人員隊伍建設、運行管理機制、科研條件升級和平台建設、運行經費保障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並實地考察了考古年代學、無機質材料分析、穩定同位素分析、植物考古等實驗室。專家組一致認爲,實驗室定位和目標明確,符合學科建設方向、科學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實驗室建設計劃任務明確,切實可行,同意通過實驗室建設計劃。同時,專家組對實驗室寄予期待,希望通過實驗室建設引領科技考古發展,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提供有力支撐。

王昌燧作點評


專家組實地考察實驗室

與會人員合影
文章轉載自北京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