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辦2023年開學典禮

金秋忽已至,迎新正當時。202399日上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3年開學典禮于百周年紀念講堂李瑩廳順利舉辦。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副院長崔劍鋒、張劍葳,黨委副書記曹蓓、院長助理施文博、教師代表楊哲峰、胡鋼、何嘉甯、馮玥、李鋒、王小溪等出席典禮,考古文博學院2023級全體新生參加。典禮由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主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典禮現場

 

图片

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主持典禮

 

“看昨天的我們走遠了,在命運廣場中央等待……”,2023級本科新生代表李佳芮、楊逸桐、楊瑞涵、陳冉昕四位同學悠揚的歌聲中拉開序幕,一曲《明天你好》將初入燕園的懵懂和探索未知的勇氣娓娓道來。


图片 


图片

李佳芮、楊逸桐、楊瑞涵、陳冉昕四位同學演唱歌曲《明天你好》

 

莊嚴的國歌後,典禮正式開始。


图片

奏唱國歌

 

教師代表楊哲峰以“遇見”爲話題,回憶了自己初到北大,在未名湖畔與考古結緣的經曆,並用自己這段難忘的“遇見”與同學們共勉。他說,站在北大這一構建人生理想的更高起點和嶄新平台,同學們將會不斷遇見遠祖的生活、遇見先賢的智慧、遇見真摯的友情,他希望同學們要盡快調整適應嶄新的生活環境與模式,盡快成長,在燕園擁有更多更美好的遇見,在遇見中健康成長,感受美好的人生。


图片

教師代表楊哲峰老師發言

 

2023級博士生班班主任、教師代表李鋒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體悟。他向同學們解釋了在此前給新生的寄語中,“立足國際前沿,紮根田野,講好中國故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立足國際前沿發展中國考古,要求我們既要擁有國際視野,更要有啃“硬骨頭”的勇氣與魄力和紮根田野的耐心和定力,積極“走出去”傳播中國特色的方法和智慧,才能最終講好中國故事。最後,他祝願同學們在考古文博學院學習之路順利,立志爲中國考古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图片

教師代表李鋒老師發言

 

本科生新生代表趙悅楓同學分享了自己初入燕園的感想。丈量燕園時油生的認同,十天軍訓真正走出舒適圈的蛻變,開學第一跑體驗到的自由與青春,從陌生到鮮活,再到最終的歸屬,與未名博雅同立一方,開啓人生新程。選擇考古,探尋文明,她希望自己能夠以燕園學子的擔當與氣魄,爲構築新時代堅實的文化自信奉獻出青春力量。


图片

本科新生代表趙悅楓同學發言

 

硕士生新生代表郑昭琪则以“神秘宝藏”引入,回顾了自己本科时代在张家场考古实习时的心路历程。探方的发掘常常伴随着懊悔与失落,但不断探寻和求索的过程却值得怀念,考古学正是这样一個过程。她对自己未来两年的学习提出期许,并祝愿大家都能够寻找到自己的“神秘宝藏”。


图片

碩士新生代表鄭昭琪同學發言

 

博士研究生代表王蕻荃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博士新生对于“新”字的感受与思考。面对“考古学博士研究生”的新身份,这种“新”更多更本质象征着一個通向不同的、新的生命方向的十字路口,不仅仅是开始,更是转折。他希望自己能够铭记此时此刻作为“新生”的期待,照亮今后崭新的征程。


图片

博士新生代表王蕻荃同學發言

 

沈睿文院長首先對全體新生表示熱烈歡迎。他深刻闡發了考古學科的學科特點、精神特質、責任擔當與使命情懷,並對同學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提出建議,強調了考古人需要具備多學科視野,通過自主學習對學院的教學體系進行補充,迅速完成由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善于總結,善于團結,講究方法,充分利用北大的學術資源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考古是常爲新的,要有意識地通過系統學習構建自己的學術世界、精神世界,拓寬自我生命的廣度、深度、力度。希望同學們牢記使命,勤勉奮鬥,爲續寫中華文明的輝煌篇章做出應有的貢獻,不負曆史和時代的使命。


图片

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致辭

 

师恩似海,自是桃李不言。擎灯传道,赓续薪火,从三尺讲台到广袤山河,感谢一路幸有良师相伴。值此第39個国际教师节来临之际,2023级本科生龚匡华、冉博文,2022级本科生占可珘、张紫依四名同学带来诗朗诵《是您》,满怀着深情与感恩,为在场的老师们送上真诚的祝福与礼赞。


图片


图片

張紫依、占可珘、龔匡華,冉博文四名同學朗誦《是您》

 

朗誦結束後,學生代表向教師代表們敬獻花束,行拜師禮,表達了真摯的感謝與祝願,並合影留念。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


图片

學生代表向老師們獻花,獻禮教師節

 

最後,現場全體人員起立合唱《燕園情》,在悠揚的旋律和嘹亮的歌聲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3開學典禮圓滿結束。來自五湖四海、江南塞北的新生們,即將在這裏開啓一段全新的旅程,滿懷著期待,書寫人生的新篇章。


图片


图片

合唱《燕園情》

 

图片

全體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