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12日上午,“蘇秉琦與中國考古學:反思與展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本次大會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嚴文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岩石,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大順,蘇秉琦先生長子蘇恺之以及一百余位國內外考古文博機構及高校代表出席了會議開幕式。

“蘇秉琦與中國考古學:反思與展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會場

“蘇秉琦與中國考古學:反思與展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主持人
本次會議以紀念北京大學考古學科創辦人蘇秉琦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爲契機,旨在號召當今考古工作者與學生深入學習理解蘇秉琦先生的學術思想,並以此爲基礎,探討中國考古學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時代的核心使命與發展方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同學詩朗誦

孫慶偉、雷興山爲“蘇秉琦考古學新人獎”獲獎同學頒獎
開幕式伊始,與會代表觀看了“蘇秉琦:爲曆史而考古的學科締造人”紀念視頻。隨後,考古文博學院四位學生以詩朗誦的形式,表達了後輩學子對蘇先生家國情懷、使命擔當與學術精神的敬仰與傳承。詩朗誦結束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黨委書記雷興山爲“蘇秉琦考古學新人獎”獲獎同學頒獎。
蘇秉琦:爲曆史而考古的學科締造人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
邱水平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并向支持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的各個单位表示感谢。他指出,苏秉琦先生是考古学一代宗师,是北大考古学科的缔造者、中国考古学教学体系的创立者与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培养了包括樊锦诗先生在内许多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北京大学应以苏秉琦先生为榜样,坚定不移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優秀人才。邱水平表示,考古学作为北大的优势学科,具有光荣的学术传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希望考古文博学院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苏秉琦等前辈学者的治学精神,大力弘扬杰出院友樊锦诗的“莫高精神”,不怕困难,潜心学问,争做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把考古学建设成与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的、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相称的世界一流学科。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
关强代表国家文物局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苏秉琦先生是坚定的爱国者,始终将個人理想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以振兴中华作为考古学的当代使命;苏先生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领航人,开创了中国考古学派,提出科学化、大众化是考古学发展的需要;苏先生是著名教育家,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文物考古力量,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個考古专业;苏先生关注大型遗址保护与文物保护问题,曾提出大遗址、大文物、大考古、大保护等超前思想。他强调,召开研讨会不仅为了回忆先生,更为了展望未来。现今中国考古学迎来了新机遇,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关强希望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服务大局;学术为民,知识兴国;也希望北京大学继续把握历史机遇,为文物考古事业培养優秀人才。

邱水平與關強共同爲蘇秉琦先生塑像揭幕
随后,邱水平與關強共同爲蘇秉琦先生塑像揭幕。这尊塑像将永远安放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引领后学潜心学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開幕式之後,嚴文明、王巍、朱岩石、郭大順、蘇恺之先生和孫慶偉院長先後致辭。

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嚴文明
嚴文明表示,蘇秉琦先生是中國考古界的一代宗師,一直領導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引領中國考古學繁榮發展,走向世界舞台。蘇先生建成了中國的、科學的類型學,從而複原社會變化,研究曆史。在此基礎上,蘇先生試圖通過考古學研究重建中國的史前史,把中國曆史納入世界曆史的範圍,從而提出區系類型,文明起源滿天星鬥,中國文化多元一體,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古國——方國——王國三部曲等著名理論,最終形成了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中國考古學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王巍提出,蘇秉琦先生是新中國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是將考古學研究與複原曆史相結合的典範;也是新中國考古教育的開創者,中國考古工作者的良師益友。我們紀念蘇秉琦先生的最好方式是通過對他學術生涯的回顧,認真學習他學術思想的産生發展過程,領會其實質和精髓,學習他求真務實、一葉知秋、小中見大、勇于創新、榮辱不驚、胸懷祖國、不忘初心、唯物辯證的學風品德,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岩石
朱岩石指出,蘇秉琦先生始終抱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從全中國考古學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是中國考古學派的旗幟性人物;蘇先生具有包容與寬容的品德,他對學生不講門第,面對批評泰然處之,他的學術從來不是保守的,他爲全國考古學人提供了無私的幫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將繼承蘇秉琦先生的精神,與考古學同仁一道爲中國考古做出貢獻。

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郭大順
郭大順是蘇秉琦先生培養的研究生,他針對“蘇秉琦學術思想”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認爲蘇先生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重視區間關系,以四周彙聚爲交流的主導方向,回答了中華民族凝聚在一起的基礎結構;文明起源論注重具傳承力的積極因素的出現和長期延續,將民族文化傳統放在古史重建的突出地位,回答了中華文化爲何連綿不斷;“世界的中國考古學”則從考古學視角得出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向。

蘇秉琦先生長子蘇恺之
苏恺之认为,通过“凡人小事”来领悟苏秉琦的思想,才是对苏秉琦最好的怀念,也是对北京大学最好的感谢。他和大家分享了苏秉琦先生的三個人生理念:爱国爱民、自我认可、重视和倾心于教育,并指出,时代的锤炼、前辈人的影响和指点、同辈人的亲密协同和学生们的推动,共同造就了苏秉琦。考古工作与考古教育是苏秉琦一生的使命与幸福所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
孫慶偉在致辭中回顧了蘇先生投身中國考古事業六十余年的心路曆程和卓越貢獻。他強調,學習蘇秉琦,就是要學習他拳拳的愛國之心和炙熱的家國情懷,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擔當意識,求真致用、學業經世的治學精神,善于把握曆史大勢、堅持與時俱進的學術作風。孫慶偉提出,诠釋文明,考古鑒今,是中國考古學百年未變之宗旨,“凝練文明基因,闡發傳統價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複興”,是新時代中國考古學的核心使命,我們應以蘇秉琦先生爲代表的新中國考古學者爲榜樣,砥砺前行,站在新中國七十華誕的新起點上,爲中國考古學再譜新篇,再續華章。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代表前往考古文博學院A座開展爲期一天半的學術研討。

與會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