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参与发掘的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荣获 “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新聞發布會公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聯合發掘的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近三年來,考古文博學院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持續在粵北英德市青塘遺址黃門岩1號至黃門岩4號洞地點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發掘面積近60平方米,喜獲重要考古新發現。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遠瞰

 

  青塘遺址位于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地處北江一級支流滃江中遊,北江二級支流青塘河貫流其間。周圍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較開闊的溶蝕谷地。青塘一帶有多座石灰岩孤峰,發育有較多溶洞。其中的黃門岩1-4號洞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初形成的史前文化堆積保存最好。

  2016年6月以来,为配合我校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生的田野考古实习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研究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英德市博物館等单位组建田野考古发掘队,展开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本次工作在青塘遗址黄门岩1-4号洞,发现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连续的文化层堆积,清理出多個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遗迹现象,包括墓葬、用火遗迹等,并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骼及早期陶器等重要遗物。

 

遺址出土遺物

 

  青塘發掘最主要收獲是對以黃門岩2號洞爲中心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嶺南地區史前人類聚落形態變化的新認識。这次系统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发现,在距今2.5万年前后开始,随着末次冰期的最盛期到来,流动性较强的狩猎采集人群开始占据黄门岩几個洞穴,最初留下的是以硅质岩类打制的石片石器为特征的第一期文化遗存。此阶段属于典型的旧石器晚期文化特征,文化层较薄,遗存较稀少,反映出当时高流动性、以狩猎为主要生计手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从距今2.2万年前后开始,2号洞的居民开始加工定型的陡刃砾石石器,形成第二期文化遗存。这一阶段洞穴堆积明显增厚,文化遗存丰富, 反映出稳定并较长时期居住的特征。伴随着稳定持续的穴居生活,到距今1.8万年以后的第三、四期文化发展阶段,黄门岩的史前居民则开始应用陶器;除了狩猎哺乳类动物,更多捕捞螺、鱼类,以及大量利用植物资源。

  這一過程完整展示了嶺南地區史前人類從流動性較強的狩獵采集社會,逐漸向定居,更多利用植物、水生生物等廣譜資源的社會發展階段的轉變。这個连续的发展过程,正是长达半個多世纪以来史前学者在岭南及整個华南地区孜孜以求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的最新诠释。因此有学者在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点评,认为青塘遗址的新发现为认识岭南及周边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尺。

 

遺址2號洞剖面

 

  青塘遺址另一項重要發現是出土一批珍貴的古人類化石,包括在2号洞距今2万年前后的人类肢骨及头骨片化石,以及1号洞出土一具相对完整的年轻女性骨架,时代为距今1.35万年。后者尤为珍贵,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具有明确葬式的墓葬。这個墓葬是利用洞穴内石灰岩的凹坑放置逝者,在其背部垫有6块石灰岩角砾,还有一枚随葬的骨针。从骨架的置放方式,可以推断其葬式为蹲踞葬。黄门岩1号洞地点洞口宽敞、洞内狭长幽深,不太适合大量人群居住,因而被用作墓地,与2号洞的中心营地的功能明显有别。因此,这批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不但是研究岭南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人类演化与扩散等体质人类学课题的珍贵证据,更是揭示当时人类精神世界,展现史前人类群体与社会关系复杂化过程的最新资料。

  青塘遺址從發掘工作開始,即注重與考古發掘同步開展多學科合作與綜合研究。通過現場調研觀察取樣,進行實驗室分析,及時取得年代學、古環境等多學科的測試數據,保證發掘與綜合研究順利進行。目前年代測定結果顯示,史前居民在青塘遺址主要活動時間爲距今2.5萬年至1萬年。環境考古的初步結果顯示,遺址占用的初始大致與深海氧同位素2階段的開始同步,受到最後冰期最盛期氣候變化的影響,該遺址經曆多次程度不同的冷暖更替。從早至晚的氣候環境變遷,與黃門岩居民工具技術與適應行爲及文化變化之間的耦合性,清楚地揭示出嶺南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人類的適應策略和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之初的環境演變之間的密切關系。

 

考古發掘工作現場

 

  青塘遺址重要考古發現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高校與地方考古科研單位密切合作,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重要性。青塘遗址的发掘是考古文博学院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广东史前考古实习基地实施的首個项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两单位密切配合,积极为培养研究生与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最好条件,也为取得这项重要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塘遺址的重要意義

  綜上,青塘遺址的考古新發現,既是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在完成研究生培養教學任務的收獲,也聚焦當前本學科重大課題主動開展考古發掘與研究的重要進展。該成果突破了長期束縛嶺南乃至華南地區從狩獵采集到農業社會發展曆史研究的瓶頸,爲研究華南舊、新石器過渡階段聚落形態、早期陶器的出現與發展、現代人行爲複雜化、區域史前文化的關系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

  青塘遺址墓葬與人化石等發現,既對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埋葬習俗與社會關系複雜化發展研究十分重要,更爲追索華南與東南亞乃至太平洋島嶼區晚更新世以來人類遷徙擴散路徑,尋找南島語族的原鄉等國際史前考古重大課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線索與研究方向。

 

  供稿:王幼平

  編輯:商晨雯

排版:崔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