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歸——2017周原考古回顧

  “曰歸”二字出自《詩經·小雅·采薇》“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意指詩人解甲歸鄉時心情複雜、思緒紛繁。該詩中另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句,其中意象,與本年度發掘頗爲相合。

 

  2017年度周原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已于今天正式结束,回望来路,四個月里,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值得铭记的瞬间。于我们,这是青春最好、最特别的一段回忆。

 

初識周原

  2017年9月9日下午,经过9個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抵达了周原考古基地。此后的三天里,分发物资、参观踏查、开班仪式,一系列充实而有序的安排中,我们对这片未知的土地、对眼前未知的生活,有了最初的了解与企盼。

  

   9.9 到达宝鸡南站                                                                               9.9 到达驻地  

 

 

9.10 分发实习物资

 

9.10 参观宝鸡市周原博物館

(劉緒、曹大志老師講解)


9.11 在宋江宁老师带领下踏查周原遗址

9.12 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仪式

 

劬勞于野

  从9月13日拉线布方开始,我们在田野中度过了三個月的时光。这段时间里,刮方、画线、找边、测量、画图,我们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日复一日劳作于这片田野之上,试图通过手铲寻找土壤深处的真实历史。

  工作中,我們與同學、老師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與當地民工、考古隊技工師傅們也成爲了好朋友。

 

9.13 拉线、布方

9.14 正式开工


田野工作場景

 

夙夜在公

  12月10日,田野工作基本结束,大部分同学进入室内整理。从陶片标注到陶系、纹饰、器类统计,从分型分式到报告编写,深夜整理室的灯光是这個阶段最常见的景象。繁琐而紧张的过程中,疲惫与充实相伴,欢笑常在,感动常在。


  室內整理場景

 

  雨水绵长晚秋时节,我们迎来了一位位专家学者,他们或从专业视角出发,或从個人经历出发,为我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讲座。年过八旬的原思训、陈铁梅和李伯谦先生也来到基地,长辈们的工作感悟与谆谆教诲是我们实习过程中收获的宝贵财富。

  

孙周勇                         田亚岐                        王占奎                     杭侃                         刘建国                         郭物


陈铁梅                      李伯谦                            原思训                       魏坚                      饭岛武次                       高大伦


 赵辉                               何嘉宁                       张海                          张颖                       邓振华                      带队老师们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田野和整理工作之余,我們還到周原遺址進行深入踏查,並參觀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法門寺、秦公大墓和血池遺址。在這片文明沃土上,每一寸山川都飽含動人的故事。

 

11.1 在雷兴山老师带领下踏查周原遗址

 

9.27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1.18 参观法门寺


  12.9 参观血池遗址

 

我有嘉賓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周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四個月中,我们作为本年度周原发掘的“主人”,“招待十六方”是生活常态。

  9、10月份,匈牙利短期交流生和日本駒澤大學訪問學生陸續來到工地學習交流,在短短幾周的相處時光裏,我們是“坑友”更是朋友,雖語言不同、文化各異,但考古人心存萬裏、情義相通。

 

日本駒澤大學學生訪學

匈牙利短期交流生訪學

 

  本年度周原考古工作不論是發掘規模還是參與人數,都堪稱曆年之最,自然也頗受關注。在發掘、整理過程中,各級領導多次前來視察、慰問,讓我們在異鄉的寒冬倍感溫暖。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宝剑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一行                              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一行

 

  考古現場從來不是封閉的。發掘以來,各地中小學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7級本科生、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學生等陸續走進考古工地,參觀體驗。



来自北京的小学生                  西安曲江一中学生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本科                   清华苏世民学院学生    

 

  2017年12月27日,扶风县委组织部与周原考古队举办党日活动,来自扶风高中、扶风二高、法门高中的教师、学生代表走进周原考古基地,参观考古现场、举行座谈会。师生们还为周原考古队送来精彩表演。2018年1月8日、9日,周原考古队学生代表又走进上述三個高中,与高中生分享学习心得与大学、实习生活体验。


扶風縣委組織部與周原考古隊黨日活動

 

甘之如饴

  工作之余,每逢重大節日我們都一同度過,同學過生日時也一起慶祝。食堂的大叔、阿姨們每天不辭辛勞地准備各類食物,耐心地滿足我們的各種請求。回想起來,在周原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甘之如饴。


聚會與美食


同學們的生日party

 

  實習進入尾聲之際,周原迎來了一場大雪,北風掠過的、大雪拂過的,是你、是你們,是最美的容顔。


周原雪中

 

其命維新

  从“七月蟋蟀”到“芃芃其麦”,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130天的努力,铸就了近千页的实习报告。回首四個月的实习历程,最令人心生敬畏的,依然是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周原遺址2017年度發掘區鳥瞰

 

  周原遺址2017年度田野實習報告

 

大周原航拍圖

 

周原雪景

 

古公亶父與周原的星空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周原遺址埋藏著周人的千秋家國夢,也孕育著新時代考古人的“周原夢”。今天,2017年度周原遺址的考古工作圓滿結束;明天,我們就要踏上歸程。但周原已深深地印在我們心中,周原的考古探索,會在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傳承接力中,生生不息。

 

  撰稿:吳琪瑤、樸俐娜

  攝影:鄒钰淇、付怡、張致斌、

  冉宏林、李宏斌、吳琪瑤

  編輯:吳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