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文明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5年4月5-8日,由文化遗产与中国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ICCH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联合主办的“早期文明的对话:世界主要文明起源中心的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卡塔尔分校、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大英博物館早期埃及研究部;美国密歇根大学凯尔西考古博物館、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人类学系、加州大学密歇根分校人类学系、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学系、犹他大学人类学系;印度巴罗达MS大学考古与古代史系、印度考古调查局;巴基斯坦哈扎拉大学考古学系、危地马拉文化与自然遗产总局、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的代表及中国各高校、各省市考古机构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教授在開幕式致辭

  本次会议以两河流域、古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玛雅5個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国考古学界对于早期文明的探索与认识(1985-2015)”、“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形态”、“文字起源及其作用”、“景观、农业、手工业生产与贸易”、“全球视野下的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等五個专题,展开讨论。同时,以“权力与信仰”为主题的“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也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館开展。

  伦敦大学考古学院院长Sue Hamilton教授致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伦敦大学考古学院院长Sue Hamilton、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巍研究员、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科技总监Terry Garci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在会议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介绍了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与筹备情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致辭

  本次會議的討論幾乎涵蓋了古代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代南亞次大陸、古代瑪雅與奧爾梅克、古代中國文明等世界主要原生文明區域的多方面學術問題,體現了世界範圍內對文明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國考古學研究視野拓展、走向專門化、科技含量增高的學科現狀。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伦敦大学考古学院教授David Wengrow发表演讲

  與會代表參觀展覽

  本次會議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提供資助,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學術支持。這次會議比較系統的介紹了有關中國文明起源的重大發現以及在此基礎上産生的新的認識,向世界學術界展現了中國的研究者也正在對文化的多樣性産生的文明多樣性給予關注,體現出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動向和學術趨勢。國外學者的研究,不約而同地將物質文化的研究延伸至社會制度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在促進中國考古學研究的轉型中將起到重要作用,這次會議爲了解世界提供了窗口,也爲展示中國的發現與研究提供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