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十周年座談會”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考古文博學院傑出院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北大黨委常委、副校長、秘書長孫慶偉,北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甯琦,首都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雷興山,北大黨委宣傳部部長、社會學系黨委書記任羽中,北大學生工作部部長、團委書記戶國棟,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副區長高慧芳,敦煌研究院團委書記許強等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在京兄弟高校考古學科負責人、共建院系黨政領導、人文學部各院系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爲中華文明注入不竭的青春力量》一書的作者代表和考古文博學院黨政班子成員及師生代表70余人。座談會由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主持。

座談會現場
甯琦指出,考古文博學院師生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給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的學習與實踐特色鮮明、成果豐碩,起到了良好效果。在總書記回信十周年之際,考古文博學院策劃出版文集《爲中華文明注入不竭的青春力量》,反映了北大考古十年來的教學育人成果,是北京大學牢記總書記囑托,紮根中華大地、奮進時代征程的生動縮影。
甯琦強調,全校上下正在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和關于北大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是指引北大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是開展全方位、多層次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全校各單位要全面深入領會思想內涵,紮實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團結引領北大青年牢記囑托、矢志擔當,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爲推動民族複興作出新的時代貢獻。

甯琦致辭
樊錦詩談道,北大是自己青年時代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北大師長的教誨、北大思維的浸染、北大情懷的熏陶是受用一生的財富,在北大收獲的知識、能力和品行一直指引著自己在敦煌所做的工作與探索。她指出,北大考古開風氣之先,不僅在新中國考古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也爲其他高校考古專業教學提供了範本。樊錦詩親切勉勵同學們,要在學習過程中把人生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結合;熟讀文物保護領域的各項法規、准則,爲未來工作做好准備;開闊眼界,學好外語,以開放的心態增進國際交流;珍惜校園時光,充分利用好北大優質的教學資源,努力讀書、勤于思考;向考古先輩們學習,傳承好“甘坐冷板凳”的考古精神,求真學問、下苦功夫。

樊錦詩致辭
現場舉辦了《爲中華文明注入不竭的青春力量》新書發布儀式。該書收錄了20余位北大考古師生在總書記回信的激勵和感召下嚴謹求學、砥砺奮進的心路曆程,展現了新時代考古人勇于擔當、接續奮鬥的青春風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陳建立共同爲新書發布揭幕。

《爲中華文明注入不竭的青春力量》新書發布儀式
座談會上,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生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盧亞輝、廈門大學曆史與文化遺産學院助理教授周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王思渝,考古文博學院在讀學生代表2020級博士生李嘉妍、2019級本科生王蕻荃,文集作者代表、學院院友山東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路國權、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考古學專業負責人王濤,以及戶國棟先後發言,分享了他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的心得體會,介紹了相關學習和工作情況。
作为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成员,卢亚辉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与考古从初识、结缘到深爱的过程,讲述了在回信精神感召下投身考古事业的青春实践;周杨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为着眼点,表达了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对“小大之辩”的深刻理解;王思渝回忆了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館工作中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一线现场调查、建构系统立体研究体系的历程,表示要在自身专业领域对党和国家作出当代青年的贡献。

盧亞輝發言

周楊發言

王思渝發言
李嘉妍和王蕻荃在發言中表達了牢記囑托、接續奮鬥的青春志向。李嘉妍認爲,青年一代考古人迎來了考古學科繁榮發展的時代,要勇于承擔起“揚闡吾國文化,兼改定往史之計”的使命,在前輩學者的諄諄教導中前赴後繼、砥砺笃行;王蕻荃回憶了自己參加本科田野考古實習時的經曆和感悟,立志將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紮根中華大地的生動實踐中爲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奉獻青春。

李嘉妍發言

王蕻荃發言
路國權談道,北大擁有民主自由的學術氣質,北大考古的老師們堅守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北大考古師生共同傳承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和爲國求學的家國情懷,這是北大給予每一位學子的寶貴財富。他勉勵同學們珍惜韶華、奮發讀書,共同彙聚起“同心奮進的深沈力量”。

路國權發言
王涛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覆盖了考古研究、保护、阐释、传播和传承的整個环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回望历史,北大考古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历程中始终勇立潮头、续写新篇,是兄弟高校学习的榜样。在新征程上,考古工作者要共同担当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王濤發言
戶國棟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不僅給北大考古師生以巨大的激勵,更在廣大中國青年群體中樹起中國夢的航向燈塔,是當代青年成長的“成功寶典”“路線指南”“方案手冊”。他指出,青年一代要爭做新時代的奮進者,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要爭做新時代的開拓者,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要爭做新時代的奉獻者,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先鋒力量。他勉勵同學們,要把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轉化爲奮進力量,把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轉化爲自覺行動,把總書記的戰略擘畫轉化爲美好現實,把忠誠書寫在黨和人民事業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複興的征程上,把光榮镌刻在曆史行進的史冊裏。

戶國棟發言
沈睿文作總結發言。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給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回信以來的十年,是一大批青年考古學子茁壯成長的十年,也是中國考古學蓬勃發展的十年。回望過去,北大考古的百年成就源于幾代學者筚路藍縷、薪火相傳、勵精圖治。站在新百年新起點上,北大考古將繼續堅持“實事求是,實幹肯幹,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原則和目標,確立現代教學理念,積極推進學科建設,做好學科特色布局,繼續建設、完善北大特色、與時俱進、卓有成效的考古教育和教學體系,推動教學科研向縱深發展。北大考古將牢記曆史和時代使命,自覺挖掘優秀傳統文化,闡釋中國道路和中國制度的必由之路,積極用考古材料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提升學科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積極謀求對世界考古的貢獻,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沈睿文發言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宏偉目標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在學回信、學講話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考古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北大考古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繼續堅持“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的育人理念,在田野中尋求真知,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努力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北大考古師生將繼續牢記囑托、矢志奮鬥,不懼風雨、勇挑重擔,爲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全體與會人員合影
(文章轉載自北京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