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懷念——考古文博學院舉辦劉緒老師、王迅老師追思會

2022-11

2022年11月6日上午,“劉緒老師、王迅老師追思會”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A座101多功能廳舉辦。兩位老師生前好友、同事、學生、家屬及學界同仁等百余人,線上線下共同追思兩位老師對中國考古文博事業的重要貢獻,緬懷他們爲學、爲師、爲人的精神風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主持追思會。


图片

追思會線下會場

 

去年秋日,兩位可親可敬的老師先後離世,考古文博各方友人無不悲恸。“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沈院長談道,兩位老師用言傳身教告訴我們何爲師者、何爲大愛,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緬懷兩位老師,重溫他們的精神,傳承他們的力量。 

追思會開始,全場肅立,爲劉緒老師、王迅老師默哀。之後兩位老師生前的同事、同學和學生等代表依次發言,表達哀悼與懷念。


图片

與會人員爲劉緒老師、王迅老師默哀

 

李伯謙先生既是兩位老師的老師,又是教學工作中的同事、生活中的摯友。“兩位都是我的學生,回憶起來,他們相處像親兄弟一樣,各有各的長處。”他記憶中的劉緒老師不苟言笑,爲人又特別認真和本分。李先生回憶了師生二人最初在大興對老鄉做宣傳的種種趣事,當時二人便很投緣,劉老師一絲不苟、踏實嚴謹的性格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談到河洛地區、琉璃河遺址有關周人分封東遷等問題,兩人在學術上有很多相近的看法。李先生感歎道,雖爲劉緒老師的老師,但他們更多時候是互相切磋、互相商量的,劉緒老師對遺迹遺物的鑒別讓他很受啓發,深懷感激。王迅老師則是非常活潑風趣的,愛酒、健談,玩笑中又有著很多真知灼見。回憶王迅老師接手的西周青銅器的課程教學,他將知識用幽默有趣的講義呈現出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先生爲兩位老師過早的離開表現出深深的悲痛和懷念,二人帶給我們的一絲不苟的、幽默風趣的兩種風格,都需要我們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图片

李伯謙先生線上發言

 

高崇文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离世是整個考古界的重大损失,并对二人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进行了回顾。高老师为王迅老师本科班主任,王迅老师聪明、机敏,又有才华,令他印象深刻。王迅老师在东夷考古学文化上的研究工作至今有重要影响,有关十二生肖的著作也颇受好评。作为同班同学,高老师与刘绪老师有着更密切的交往。刘老师对商周考古的教学和科研都有突出贡献,退休后还坚持在考古第一线,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还将苏秉琦先生的资料整理出来。他回忆2019年盘龙城学术研讨会见面时——那是他们1974年共同实习的地方——刘绪老师还是那么热情健谈,中秋节相遇亦谈笑自若,不想一個月后就因病入院,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悲痛。高老师表示,朴实,善良,与人为善,这是刘老师一贯的品格,他工作上兢兢业业,终身保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需要我们永遠懷念和学习的。


图片

高崇文老師發言

 

张素琳老师是刘绪老师的同学,又曾在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省考古所共事。刘老师在学生期间给她的印象是与人为善,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又多才多艺,与同学关系很好。共事后深刻感受到刘老师对任务一丝不苟,对学术问题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关爱学生,也时刻不忘自己学生的身份,贾梅仙老师带过他们班实习,贾老师病后,刘老师工作再繁忙也年年都会去探望,直到自己那年病倒。诚恳热情是刘绪老师待人之道,回忆自己在垣曲商城发掘期间陶片袋不足,又到处买不到,写信给在曲村发掘的刘老师,刘老师很快买好并派专人送到工地,解决了燃眉之急。垣曲商城发掘报告出版时邀请刘绪写书评,他回复说当时连续出差,近期难以完成,但一定会尽量抽时间完成,过了几個月,我以为刘老师确实太忙顾不上写书评时,刘老师告知他已经写完书评并投稿了。后来我们也在文物报上看到了这篇书评,不难看出,刘老师一定是认认真真地翻阅这本上百万字的报告,才完成书评的。他在书评里对垣曲商城的发掘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也很诚恳的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在他眼里,别人的事都是大事,自己的事都是小事。”这样的好人,我们怀念纪念他,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图片

張素琳老師線上發言

 

張辛老師是兩位老師的同門兼同事,更與王迅老師同年入學,他以三篇挽帳回憶了與兩位老師的交往,寄托哀思:

 

痛悼劉教授緒兄

黑雲垂,西山暗,星月藏,上蒼感動,秋雨綿綿孰不淚?

廣場冷,懷茶涼,曲沃邈,中腑扯撕,绛帳寂寂頓失聲。

學弟張辛伏地敬挽2021.9.26

 

未必同窗,學術各門庭,然專深勤謹,卓荦有成,莫不感佩;

或多異處,交遊類兄長,是樸厚敬躬,倏忽作古,無盡悲傷。

七七、七八級全體同學敬挽,張辛受命並書2021.9.28

 

深切悼念王教授迅兄

四同四十年,攻玉相資,情如兄弟,不期天道無知,遽奪壽元,孰能撫迸淚?

半醉半明夜,考研弗礙,才滿鬥川,偏遇歸途非時,獨行圓覺,何處賦招魂?


學弟張辛泣挽2021.10.7深夜


图片

張辛老師發言

 

刘绪老师的学生张明东代表同门学子表达追思,他称刘绪老师是道德文章的典范,王迅老师是才华横溢的考古学家。入学前他对两位老师的学术已耳闻受教,此后的工作学习更受到两位老师的培养帮助。他谈道,刘绪老师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热爱,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对同仁学生的热爱。他热爱田野考古事业,从史前到汉唐的考古工地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对人真诚友善,每個学生都深有体会。张老师说自己时常梦到与刘老师出差的经历,那时在破旧的火车上,途中以方便面充饥,那样简陋又温暖的日子终生难忘。王迅老师虽交往不多,但他幽默、风趣、达观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在东夷考古上的开创之功让人获益匪浅。


图片

張明東線上發言

 

王迅老师的学生梁敏枝说道,王迅老师有很多称号,老顽童、窦尔顽,但自己还是喜欢叫他王老师。他为人真诚善良,可爱又才华横溢。梁敏芝记忆中的王迅老师一直是乐观的,他热爱生活,分享生活。毕业后学生们还会线上与老师分享日常的点滴经历或趣闻旧事,病中老师依旧那么热情开朗,亲手制作泥人并自导自演各种小故事。他即便身体再难受,也不希望学生、家人为他担心。她在与刘绪老师仅有的接触中,也能感受到老师的温和亲切,八里岗实习时,他对每個学生都悉心指导,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的健康和生活。对这两位老师我们惟有无尽的思念和感谢。


图片

梁敏枝線上發言

 

隨後,段勇、王占奎、吉琨璋、方勤、常懷穎、孫慶偉等與兩位老師關系密切的學界友人、同事、學生先後發言,深切緬懷兩位老師。


图片

與會人員聆聽線上發言

 

段勇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都是博学多才的好老师,刘老师善良、厚道、严谨,王老师幽默、睿智、随和。在大家熟悉的教学科研工作外,段勇老师补充了刘绪老师作为一個好父亲的形象,1998年段老师与刘老师老师一同在罗马出差,期间刘老师一直为孩子高考之事心绪不安,到少女泉时听说许愿很灵,就很虔诚的按照导游的提示完成许愿,一向认真、冷静的老师也有紧张的一面。刘老师虽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古教学和研究中来,但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人。


图片

段勇老師線上發言

 

王占奎老師在發言中難以平靜,兩位師兄的離世令他悲痛,也爲無法親至現場難過。“超越時空的好人”,是他對劉緒師兄發自內心的評價,他的善良讓人無限敬佩。王迅老師才滿鬥川,他還記得過去在234號宿舍閑聊的日子,記得王迅老師背《天演論》章節的事迹。王占奎老師悲傷地表示,雖然兩位老師離開了,但他們留下了重要的著作,我們還可以向他們請教。


图片

王占奎老師線上發言

 

吉琨璋老师代表北大考古系82级学生发表感念,回忆了与刘绪老师最后见面的两個场景。一個是老师生病的初冬,那时厚衣下的老师略显憔悴。一個是老师刚结束化疗时的探望,当时老师格外健谈,而自己注视着老师,眼神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刘绪老师给大家的印象太美好、太完美了,他在任何时间场合、对任何人都是善良的。10月底的曲村很冷,吉老师还记得半夜刘老师把一件棉袄盖在自己身上的场景,他说,刘老师微弱瘦小的身体里面有着博大的爱。


图片

吉琨璋老師線上發言

 

方勤老師回顧了兩位老師對自己的幫助以及劉緒老師與湖北考古的密切關系。王迅老師曾指導他進行學年論文的寫作,這是他嘗試討論學術問題的開端,對他有著重要影響,劉緒老師則參與指導了幾乎所有湖北重要的考古發掘。方勤老師回憶,2020年底劉老師病中還在幫助自己解答有關葉家山發掘的問題,疫情初在湖北最困難的時候,劉老師也不忘關心這邊的情況。考古是劉老師一生的追求,他的學識和爲人也激勵著我們前行。


图片

方勤老師線上發言

 

常懷穎回憶了劉緒老師和王迅老師兩人的情誼,並從親曆的補要村遺址發掘中分享了兩位老師友誼的故事。他認爲,兩位老師是一生的同門師兄弟,也是一生的同事和朋友,他們的一生之誼既是一代北大教師團結、互助的縮影,也是商周考古發展的縮影。補要村遺址由王迅老師主持發掘,劉老師前後四次來工地幫助指導田野發掘和整理工作、處理工地糾紛,並幫助修改審核發掘簡報,二人是同事,亦是摯友。


图片

常懷穎分享兩位老師年輕時的照片

 

孫慶偉老師從考古學科發展的角度談了兩位老師的重要貢獻。一是兩位老師爲我們樹立了考古學家的典範,他們是北大考古學科第二代學者的中堅,都以紮實的田野工作爲治學基礎,學術研究在時間上貫通三代,在地域上覆蓋中原及周邊,學有專攻而自成體系,同時兩位老師各有天性,研究旨趣各有側重,但最終又殊途同歸。二是兩位老師爲我們樹立了師者典範,既是經師,更是人師,這是北大考古學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作爲學生,在與兩位老師三十多年的交往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兩位老師爲人善良、豁達,爲學紮實、貫通。作爲後輩,要學習兩位老師尊師、友愛、笃學的風範,潛心學問,傾心育人,把學科建設好,把學院發展好,這是報答師恩的最好方式,也是對兩位老師的最好緬懷。


图片

孫慶偉老師發言

 

听了老师、同事、同学、学界同仁的发言后,刘绪老师的爱人乔老师对学院主办追思会以及各方友人的追思怀念表示感动和感谢。在乔老师眼里,刘绪老师是一個善良的人,也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她回忆道,刘绪老师曾经讲起自己儿时往事,刘老师在贫苦中长大,一度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但他没有受到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有一次出差在县里耽搁了几天,县文化馆同志每晚陪他们看电影,临走前刘老师特地把电影票钱都给了。刘老师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看书做研究。乔老师看刘老师退休后还每天辛苦工作,在刘老师生日那天安排了看电影。从电影院出来时,刘老师说以后再不看电影了,太浪费时间。在山西大学讲课两周,除了一天去看闻喜邱家庄大墓,半天去山西博物院看展览,半天与原单位同事聚会,其他时间不是在讲课,就是在宾馆备课。他重视教学,讲课前都会在家中反复演练、完善讲稿。刘老师退休后,乔老师曾经问过他,再有五年时间能把手里的工作干完吗?他说差不多。五年过去了,他好像越来越忙了,即使在病中,他也一直在关心曲村和琉璃河的报告。去年2月,刘老师复查的结果不太乐观,刘老师对家人说:“现在可能是我最好的时间了”。这之后,他就经常去办公室,把所有资料梳理了一遍,把未完结的工作一一交代。最后乔老师代表刘老师和家人对病中关心他的好友以及为刘老师专著出版提供帮助的各方同仁、老师、同事、友人表达了感谢。


图片

喬淑芝老師講話

 

追思會最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代表學院師生對培育關懷兩位老師學習成長的北京大學,對一直以來默默支持中國考古事業發展和北大考古學科建設的家屬、對關心兩位老師、對來參加追思會的師友們表示了誠摯的感謝。劉緒老師和王迅老師的離去令人悲痛。劉緒老師終生摯愛考古事業,是考古文博學院的主心骨,是真正的中國考古界第一好人,是師生心目中的“大先生”。王迅老師作爲中國考古學博士第一人,聰穎風趣,學識淵博,在學術上嚴謹踏實,生活上風趣豁達,在此我們鄭重感謝兩位老師爲考古做出的奉獻和爲北大考古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北大考古100周年、考古專業7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前輩創造的光榮曆史,更要以時代需要、國家需要爲方向,培育更多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北大考古力量。


图片

陳建立書記致謝辭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沈睿文院長總結道,我們會帶著對兩位老師的懷念,秉承兩位老師的爲人風骨與治學精神繼續前行,希望北大考古學科、中國考古學如兩位老師所願,越來越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