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朝洪考古教育獎勵基金啓動儀式在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舉行。該基金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朝洪、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原副秘書長許诤之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1996級校友趙睿向母校捐資設立,用于獎勵考古文博學院的優秀師生,旨在促進北大考古學科的教學與科研發展,鼓勵考古文博學院師生開拓創新,把學院辦成世界一流學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啓動儀式現場
趙朝洪、許诤伉俪,專程從美國趕回母校的趙睿博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黨委書記陳建立、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宇甯、副秘書長胡俊等共同出席。

李宇甯致辭
李宇甯回顧了趙睿校友一家與北京大學的不解之緣。他簡要介紹了基金會的發展現狀,對許诤老師及家人多年來對基金會發展狀況的關懷和關心表示感謝。他指出,許诤老師爲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趙睿校友作爲基金會的“二代”,以父親的名義設立基金,用切身行動支持了父輩終其一生所投身和奉獻的考古事業,具有特別的情懷和意義。

沈睿文致辭
沈睿文向趙睿校友一家對考古文博學院的關心與支持表示感謝。他回顧了趙朝洪老師在考古學科建設、考古文博學院管理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並表示,趙朝洪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學者與領導,更是一位培養了優秀女兒的傑出父親。他介紹了此項基金從籌備到正式落地的過程,強調考古文博學院一定會將捐贈資金用好用實,向大家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胡俊致辭
胡俊講述了自己與趙朝洪一家的接觸和深切感受。他真切地表示,像趙朝洪等老先生這樣的精神與風骨,像趙睿這樣捐資回饋樹新風的北大好校友,像許诤這樣從發掘捐贈人到培養自己的學生和孩子成爲捐贈人,都是北大的“福分”。這些福分孕育于北大這片熱土,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未來基金會同仁將繼續心懷感恩,讓這些福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

許诤致辭
許诤動情回憶了自己一家人在北大這片沃土的成長經曆,講述了趙朝洪在多年的教研生涯中堅持一線考古、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培養了深厚的師生情誼的故事。她回顧了女兒趙睿捐贈設立基金的初衷和過程,希望自己一家人所做的這一件小事能夠讓考古文博學院的師生感受到溫暖,能夠對學院的學術發展和交流起到一點幫助。

趙睿致辭
“考古是父親一輩子喜歡做的事情。”趙睿校友講述了北大濃厚的文化氣息、父親的學術熱情和母親的奮鬥精神對自身成長曆程的深刻影響。她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幫助到更多像父親一樣熱愛考古事業的學生和青年教師,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傳承這份學術與公益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回饋母校,回饋社會。

趙朝洪致辭
趙朝洪回顧了自己在北大考古學科求學、工作六十載的曆程,對學院的發展現狀感到欣慰。他感慨道,考古文博學院在一步一步艱苦的環境中成長,也培育了學院師生的深厚情誼和專業熱忱,考古師生做的都是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工作。他表示,自己與家人一直與北大共同成長,希望懷著感恩的心爲北大做一些貢獻,也希望這項基金能夠激勵更多師生,共同促進考古學科的發展,力爭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辦成世界頂級學院。

李宇甯向趙睿頒發感謝狀

陳建立向趙睿贈送紀念品

合影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李宇甯向趙睿頒發感謝狀,陳建立向趙睿贈送紀念品。
背景鏈接:
趙朝洪先生1964年進入北京大學曆史系考古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爲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等講授《新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考古學通論》、《中國玉器發展史》、《中國古代玉器鑒賞》等課;帶領學生參加或主持過湖北宜都紅花套、天門石家河,山東牟平照各莊、長島大黑山島北莊、諸城前寨、昌樂鄒家莊,青海貴南尕馬台,北京門頭溝東胡林等遺址的發掘;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及進修生和留學生;並曾兼任考古系常務副主任、考古文博院副院長、學院黨委書記等職,在考古學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先生之女趙睿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自幼在北京大學校園環境中生活、學習、成長,耳聞目睹了父親及其同事帶領考古專業的學生們在祖國各地,在比較艱苦的條件下,長期堅持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在野外工作中師生們同吃住,共履踐,建立了濃厚、淳樸的特殊情誼;爲了祖國的文物考古事業的發展,師生們戮力同心,精進不懈,成績斐然。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