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進一步構建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2023年10月20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辦召開首屆“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研討會開幕式于北京大學考古A座101召開,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長張淩、全國各考古研究單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主持。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黨委書記陳建立主持開幕式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在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考古學科承擔著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文化自信的曆史使命,必須努力建設好考古學科的現代化。實現考古學科的現代化,關鍵在于要有一批具備現代化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人才,即人才的培養、搭建培養人才的平台,才能夠持續培養出既能繼承學科優秀傳統又能開拓創新的領軍人才。沈睿文表示,考古學的現代化發展需要進一步凝練學科發展規劃,將學科的發展與國家的需要相結合,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的同時,更好地帶動學科發展,進一步完善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教育體系,促進中國考古學教研方式的轉型和提升,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發現好、闡釋好、傳承好、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推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致辭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次的会议筹备工作表示了诚挚谢意,并感谢与会来宾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以来对国家文物局工作的支持。张凌指出,中国考古学科的建设和考古事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最开始的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引入,再到提出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特点的区系类型理论、文明起源理论和国家形成理论,中国考古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近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之下,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之下,国家文物局持续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张凌表示,未来国家文物局还会持续加大力度,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基础,支持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到学科理论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用重大考古发现去更好地展示和阐释中华文明的五個方面的突出特征,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学科特色。

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長張淩致辭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孙华,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研究员陈永志、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进行了主旨发言。在为期两天的会程中,与会学者就“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中华文明起源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与机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互鉴”、“中国考古学理论探索”以及“中国考古学教学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这六個专题开展深度交流。

研討會現場

首屆“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