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笃行致远——“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纪念大会举行

2022-05

开山辟路寻根脉,砥砺奋进守初心。2022年5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纪念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孙庆伟,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解冰、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中国博物館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参加大会。大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陳建立主持會議。

邱水平頒發教學貢獻獎、傑出院友獎

郝平致辭

郝平代表學校向考古文博學院全體師生校友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考古學界同仁對北大考古的支持表示感謝。他回顧了北大考古百年來的光輝曆程,高度評價了北大考古師生開風氣之先、創新立業、勇挑重擔的光榮傳統和精神風貌。

郝平指出,在現代考古學的百年征程中、在新中國考古專業教育的探索實踐中,北大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獨樹一幟,碩果累累。北大考古始終引領著中國考古學科發展的光輝曆程,其成長、發展與壯大的過程,離不開幾代師生的勵精圖治和無私奉獻,離不開廣大校友的熱切關愛,也離不開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及各省市考古機構、各兄弟院校考古專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

郝平強調,文物考古工作在認識文明、闡釋文明、傳承文明、再現文明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將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征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北大考古師生要堅持聚焦“雙一流”目標,探索學術發展新領域,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要做文明的發掘者、遺産的守護者,更要成爲中華文明的诠釋者和中華文化的傳播者,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群發來賀信,由解冰代爲宣讀。李群代表國家文物局向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全體師生致以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他高度肯定了一百年來北大考古人爲中國文物考古事業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他希望北大考古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切實增強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爲學術己任,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踔厲奮發,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勇毅前行。

解冰宣讀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群賀信

陈星灿在致辞中指出,北大考古是中国考古的一面镜子、一個缩影。一百年来,北大考古在考古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并在考古文博学科的各個领域取得众多一流研究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国考古学的研究中心。他希望北大考古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取得更多更大的考古成果。

陳星燦致辭

在頒獎環節,邱水平爲嚴文明、李仰松、楊根、原思訓、李伯謙、晁華山、張江凱、葛英會、趙朝洪、高崇文、黃蘊平、趙化成等十二位退休教授頒發教學貢獻獎,爲鄭振香、黃景略、楊泓、徐光冀、王炳華、鄒厚本、宋兆麟、孫機、郝本性、林沄、郭大順、樊錦詩、陳振裕、李毓芳、劉慶柱等院友頒發傑出院友獎。

考古文博學院資深教授、前系主任嚴文明先生親曆了1952年以來北京大學考古學科的建設曆程。他在致辭中提到,20世紀50年代,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實際上是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三家合辦,彙聚了當時全國最頂尖的專家。在創辦考古專業的同時,還先後四次舉辦了全國文物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爲全國各地考古單位培養了骨幹力量和領導力量。北大考古高度重視田野考古實習,注重系統編寫教材,整體起步水平很高,體系不斷完善。北大考古以曆史唯物主義理論爲指導,探索在世界學術體系中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國考古學。他希望北大考古堅持守正創新、笃行致遠,在漫長的學術探索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嚴文明致辭

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前院長李伯謙先生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一百年來,北京大學考古學科不斷前進,取得了非常重要、值得紀念的成績。北大考古的教學體系以田野考古爲基礎,重視文獻訓練,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科技考古方向,與兄弟單位、其他科研單位合作密切,注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在未來的發展中,北大考古師生要總結經驗、加強學習、牢記來路,不負總書記的囑托,在新時代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推進考古學砥砺前行。

李伯謙致辭

考古文博学院院友樊锦诗先生发来贺信,由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代为宣读。樊锦诗深情回顾了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激情岁月,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初创时师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状。樊锦诗指出,北大考古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考古、博物館提供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全国的考古文博事业发展。她希望考古文博学院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青年才俊。

考古文博學院2021級本科生楊林軒在代表在校學生的發言中表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讓他步入燕園,選擇考古;北大考古的學習生活,令人感受到了觸摸曆史、追尋文明的魅力。新一代北大考古人希望繼承前輩先賢的志業,赓續淡泊名利、勇于創新、開放合作、敢爲天下先的精神,爲北大考古在新百年征程中不斷創新超越貢獻青年力量。

楊林軒發言

沈睿文代表考古文博學院作工作彙報。他回顧了北大考古的百年曆程,考古專業教育70年來,北大考古一直重視“三全育人”。在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的指導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北大考古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構建了北大特色、與時俱進的、卓有成效的考古教育和教學體系、體制及其課程建設和考古教育思想,對中國考古學人才培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初步構建了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紮根田野,教學相長,踐行著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精神;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畢業生,投身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考古文博行業,紮根田野一線,爲中國考古學乃至世界考古貢獻了北大力量;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堅持重大課題攻關。展望未來,學院將繼續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守正出新,笃行致遠,建設具有國際視野、世界格局的一流考古學科,在新時代爲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北大力量。

沈睿文作工作彙報

陳建立主持會議

延伸閱讀:

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考古爲標志的現代考古學傳入我國。勇開風氣之先的北京大學,1922年即在國學門(後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馬衡爲主任的考古學研究室,外聘羅振玉、伯希和等爲考古學通信導師。這是北大考古專業的前身。1923年,在考古學研究室又成立古迹古物調查會。次年,古迹古物調查會更名考古學會。從此便開始了一系列考古工作。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这也是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的肇始。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成立,宿白为第一任系主任。1988年,考古系更名考古学系,严文明任系主任。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1998年4月8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扩办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又名“中国文物博物館学院”。这是北大考古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00年,高崇文任主任。2002年5月4日,“考古文博院”正式更名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长。之后,在赵辉(2006)、杭侃(2014)、孙庆伟(2018)、雷兴山(2019-2021.4)历任院长的统筹规划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

百年创业,薪火相传,马衡、徐炳昶、陈万里、黄文弼、容庚、胡适、向达、梁思永、裴文中、苏秉琦、夏鼐、林耀华、郭宝钧、宿白、邹衡、吕遵谔、俞伟超、严文明、陈铁梅、李伯谦等众多名家曾执教于此。目前北大考古拥有国内高校最完整的考古学科体系,学院凝聚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方向均衡、规模效应明显的顶尖澳门一肖一码一必中一肖一,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新体制副教授)17人,助理教授9人。同时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老教授的作用和借助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力量。总之,师资配置日趋合理,师资力量为全国高校考古教学科研单位中最雄厚者。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享有“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的赞誉。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大考古学科名列A+,为全国第一。在2022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大考古学科名列12位,居于亚洲第一。